幾乎很少有像期貨這樣的東西,賺錢虧錢這么快這么刺激,幾乎像賭局一樣把把開盤見輸贏。而更為關鍵的是這行當沒有學歷、資歷、以及太高的資金門檻,還不要看人臉色當“孫子”。難怪數據顯示2024年新開戶數增長率還在創(chuàng)新高。
但問題是:一入期門深似海,萬家憂愁幾家喜。作為一名期貨老兵,作為一名一級資本市場的從業(yè)者,我花了許多時間去思考:一級市場的創(chuàng)投企業(yè)與二級市場交易結果的失敗的共通之處在哪里?
復雜的問題,往往有簡單的答案,高深的商業(yè)評估模型,也掩蓋不了樸實的常識。我的答案是:系統(tǒng)思維與人性的固執(zhí)(或者說是“反思”能力)。這應該是我所能夠給出的終極答案了。想想,多少人生、多少事情、多少事業(yè),多少情感,成與敗,都皆因此而起而落。
一、期貨交易之難,如上青天,如火中取栗
期貨交易之難,難于上青天。
它難就難在不是一招兩式吃遍天。就算有,這樣的好時光也過去了。
它難就難在它幾乎無時不刻都在挑戰(zhàn)你的人性中魔鬼的那一面。
它難就難在你要你認識你自己。而刻在希臘德爾斐神廟上的蘇格拉底的這句箴言早已看穿了人性中自我欺騙的基因。
它難就難在還要戰(zhàn)勝你自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征服自己,往往比征服世界更難”名言還在風中凌亂。
它難就難在它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一個局部的盲點背后,往往隱匿著整體的問題。
它難就難在它“平衡與和諧”之難。世間萬物,平衡為道!東方“和為貴”的精神在這里可以演繹為“和為盈”。
百業(yè)俱卷股市萎靡的背景下,期貨市場因其低門檻、高杠桿成了普羅大眾實現草根崛起、野蠻生長、資產增值的一個重要選擇。
但八虧一平一盈的市場格局至今從未改變。一入“期門”深似海,期貨朝圣路上依舊前赴后繼人潮洶涌。
二、全局性的系統(tǒng)思維開啟“盈利的窄門”
我斗膽提出了我的“期貨積木交易體系論”。
我所認為的一套能夠在這個市場上謀求穩(wěn)定盈利乃至暴利的交易體系一定是基于“系統(tǒng)的思維、全局的思維”而構建,且應由“交易定位、交易理念、交易模式、資金管理、交易紀律、交易心態(tài)、交易記錄”七個模塊組成,缺一不可,體現為在實戰(zhàn)中,要涵蓋“開、持、加、減、移、平、空”倉7個交易環(huán)節(jié)。
它的精妙之處在于:“長板理論”在這里意義不大,“木桶理論”在此處也價值不大。它講究“系統(tǒng)的完整而均衡”。
我還認為:好的體系內容,應該是“內功”與“招式”并重。
這種說法往往被醉心于“交易戰(zhàn)法”,奉交易技術為圣杯的交易者所鄙視。且不知,這是我買遍交易書籍,遍訪各類名師,還是被市場傷害的遍體鱗傷后所悟出的“不二法門”。唯有認知的內功才可隨手拈花摘葉傷人十步之外。
技術無圣杯!
對每個交易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及早建立自己的系統(tǒng),而這也是讓你在這個市場領先大多數人的不二法門。記?。航灰祝撼捎谙到y(tǒng),敗于碎片。
三、體系要做“四化新人”
進而我提出了:期貨交易體系要“四化”,和評估好壞的“三個維度13個標準”。陳列如下:
▲“系統(tǒng)化”
體系七大模塊要完整:交易定位、交易理念、交易模式、資金管理、交易紀律、交易心態(tài)、交易記錄缺一不可。
▲ 個性化
結合自己的“資金體量、盈利預期、性格特點、作息時間”等量身定做。
▲ 可量化
只有量化才讓執(zhí)行有標準;只有量化才可以保持交易的一致性。
▲ 流程化
讓主觀交易盡量客觀化、標準化、機械化。
四、評估體系好壞的“4個維度13個金標準”
▲ 個性化維度:
1、是否符合資金體量;
2、是否符合盈利預期;
3、是否符合作息時間;
4、是否符合性格特征。
▲ 交易邏輯維度:
1、是否解決六大難題(進場點擇時難、拿不住、倉位輕重、頻繁交易、小盈大虧、運氣與概率);
2、是否具有一致性;
3、是否具有反人性特征;
4、是否大道至簡;
5、是否風控第一盈利第二。
▲ 執(zhí)行維度:
1、夠完整;
2、能盈利;
3、可執(zhí)行;
4、適自己。
昔日愛爾蘭唯美主義作家王爾德曾經感嘆“與其迷人,不如有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贝┰揭话俣嗄甑臅r光,這點倒是與不少國人心有戚戚,大家似乎已經沒有力氣夢想行程大海與財務自由,最大奢侈就是一份穩(wěn)定工作。但看著期貨交易朝圣之路上踽踽獨行的你,我禁不住向你致敬。
PS:寫的有點累,看的估計也累了,下次接著寫,接著奏樂接著舞!